在矿山提升系统中,箕斗和罐笼是连接井下与地面的两大核心“动脉”,承担着至关重要的运输任务。它们虽同为提升容器,但在功能、结构和应用上有着本质区别。正确选用二者,是保障矿山高效、安全生产的关键。
一、 核心区别:功能与设计的根本不同
1、核心功能:专物专用 vs 综合多元
· 箕斗: 可以形象地理解为矿井的“专用货运电梯”。它的功能非常专一:仅用于提升矿石和废石。其设计完全围绕高效、大量地运送散状物料展开。
· 罐笼: 则更像是矿井的“综合客运/货梯”。它的功能多元,主要用于升降人员、运送设备、材料(如支护材料、大型机械部件),有时也承担部分矿石提升任务。
2、结构与装载方式:自动化 vs 人工/机械化
· 箕斗: 结构复杂,通常配备底卸式或侧卸式闸门,并配有定量装载设备。装卸载过程在井底和井口煤仓自动完成,无需人员介入,效率高。
· 罐笼: 结构相对简单,像一个有多层平台的笼子,通常无自动卸料功能。人员、矿车或材料由人工或机械推入罐笼内部,到达目的地后再推出,作业周期较长。
3、安全要求:侧重不同
· 箕斗: 安全设计侧重于保证闸门可靠锁紧与灵活卸载,防止跑车和撒矿。严禁乘人。
· 罐笼: 安全标准极为严格,必须配备防坠器(在钢丝绳断裂时能抓住罐道,防止坠罐)、可靠的帘幕和良好的通风设施,确保人员安全。
二、 如何科学选用:一场效率与功能的权衡
选择箕斗还是罐笼,并非简单二选一,而是基于矿山整体生产系统的决策。
1、***箕斗的情况:
当矿山满足以下条件时,箕斗是提升矿石的***优选择:
· 大型矿井: 年产量大,对主提升系统的效率要求极高。
· 提升任务单一: 主要任务是连续、大量地提升矿石。
· 具备完善的辅助提升系统: 拥有独立的副井系统(通常使用罐笼)来负责人员、材料和设备的运输。
优势: 提升速度快,装载量大,自动化程度高,能显著降低单位矿石的提升成本。
2、***罐笼的情况:
在以下场景中,罐笼的灵活性使其成为不二之选:
· 中小型矿井或勘探井: 产量不高,投资有限,需要一套系统解决所有提升需求。
· 作为副井提升容器: 专门用于服务井下生产,如人员上下班、运输材料和设备。
· 矿井基建期: 在矿井建设阶段,需要频繁运送各种材料和设备,罐笼的适应性更强。
优势: 功能全面,灵活性高,既能运物也能载人,尤其保证了人员升降的安全。
下一篇:没有了
苏公网安备 32038202000263号